还记得2024年10月那个疯狂的月份吗? 整个市场就像被打了肾上腺素,单月开户数飙到684.7万户! 证券营业部里挤满了拿着身份证排队的人群,大爷大妈讨论股票的声音盖过了菜市场的吆喝,年轻人甚至在地铁上刷着开户流程。 当时上证指数蹭蹭往上蹿,朋友圈全是晒收益的截图,好像闭着眼睛买都能赚钱。可狂欢没持续多久,指数就调头向下,不少追高的人直接被套在山顶,热闹的营业部转眼又冷清下来。
如今A股股民大军正式突破2.4亿,每6个中国人就有1个在炒股。 证券账户成了新时代的"标配",大学生宿舍里讨论K线图的热度超过了游戏攻略,连广场舞群里都在转发券商研报。这个夏天,证券APP的下载量碾压了短视频平台,咖啡店里听不到明星八卦,满耳朵都是"你的光伏股解套没? "
但2.4亿这个数字藏着魔鬼细节。 2025年上半年新增的420万账户里,90后00后占了半壁江山,这些年轻人开户第一件事不是买茅台,而是抢购AI和机器人概念ETF。更魔幻的是散户占比99.76%的畸形结构——对比欧美成熟市场40%以上的机构占比,A股活像百万散户拿着菜刀冲锋的战场。 难怪市场经常上演"一哄而上砸盘跑"的戏码。
历史总在重播相似的剧本。 2024年3月开户数刚暴增,大盘立刻给出阳线回应;10月那波开户巅峰恰是指数阶段顶点。 这种巧合在2007年和2015年早已预演过——2007年股改红利引爆2616万新增开户量时,连卖菜大妈都把货款扔进了股市;2015年杠杆资金催生的疯牛更离谱,大学生用校园贷加仓中车,结果爆仓跳楼的悲剧至今让人后背发凉。
眼下市场却像困在玻璃房里的猛兽。 打开宏观经济数据,传统房企还在ICU里挣扎,消费数据忽高忽低像过山车。 虽然AI芯片企业订单接到手软,可隔壁纺织厂仓库堆得比山高。 这种撕裂直接体现在财报里:某光伏龙头季度利润翻倍,但地产板块亏得连总部大楼都抵押了。
政策工具箱开得倒是勤快。 注册制改革后新股破发率从35%降到18%,可今年强制退市的公司可能突破百家。 那些炒ST股的赌徒最近彻夜难眠,眼看着自己持仓变成"限期退市倒计时日历"。更有意思的是外资动向——北向资金上月刚净流入300亿,这周又偷偷跑路200亿,玩起了"进三退二"的探戈舞。
资金面上演着冰火两重天。 某明星基金单日募集50亿的消息刷屏,可整个二级市场日均成交徘徊在万亿门槛。 仔细看杠杆账户更微妙:两融余额1.5万亿看着吓人,但新增账户数比去年同期少了三成。 某些私募最近在悄悄销户,朋友圈却还在晒看多研报。
现在的市场热度全打在局部板块上。科创100指数年内涨了8%,可全市场有60%股票压根没跑赢通胀。 杭州某券商大户室里,王老板清仓消费股转投人形机器人,三个月赚了辆保时捷;但对街的李阿姨死守医药股,账户浮亏已经能买二十个爱马仕。
最值得玩味的是情绪指标。 沪深300的市盈率还在历史低位,但抖音上关于"牛市已来"的视频播放量破十亿。 某财经直播间里,分析师喊出"四千点才是起点"时,弹幕瞬间被"满仓干"刷屏。 可同期机构研报里,"震荡分化""结构市"成了高频词,字里行间透着谨慎。
交易软件上的数据更直白。 当某智能选股平台显示90后用户最爱加仓科技股时,系统弹窗突然跳出风险提示:"您本月交易频率超过98%的用户"。 与此同时,证券营业部的销户柜台前排起长队,有人边办手续边骂:"都说全民炒股,凭什么就我亏钱?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
盛达优配官网-按天配资利息-太原股票配资网-网上炒股开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