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关于买电车还是油车的讨论,可以说是一天比一天热烈。
咱们身边很多开了多年油车的老司机,心里头都有一股执念,觉得发动机的轰鸣声才是汽车的灵魂,那种一脚油门踩下去的推背感,还有去加油站三五分钟就“满血复活”的利索劲儿,是电车给不了的。
不少朋友甚至放话说,哪怕以后油车就剩一辆了,自己也要当那个最后的坚守者。
这种心情完全可以理解,毕竟买车是件大事,花自己的钱,买自己的心头好,天经地义,别人说再多也没用。
但是,咱们也得把眼光放长远一点,不能光凭着一时的喜好和习惯。
个人的选择是自由的,可时代发展的方向,却不是咱们个人能左右的。
这就好比当年大家用惯了胶卷相机,突然数码相机出来了,很多人也觉得那玩意儿没“德味儿”,拍出来的照片不够有感觉。
可结果呢?
现在除了少数发烧友,谁还揣着胶卷出门拍照?
汽车行业现在正在经历的,就是这样一场深刻的变革。
当全世界的汽车大厂,从德国的奔驰、宝马,到日本的丰田、本田,都纷纷调转船头,把几千亿的资金和研发力量砸向电动化的时候,这就说明,油车变电车,已经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一个正在发生的现实。
其实,单纯说油车被电车比下去了,这事儿并不算太悲哀,技术进步嘛,总有新旧更替。
真正让咱们这些油车车主心里有点发慌,需要提前做点心理准备的,是未来可能会实实在在碰到的几个生活中的大难题。
首先一个,就是咱们现在觉得最理所当然的方便事儿——加油,以后可能就没那么方便了。
咱们现在开车出门,心里特别有底气,不管是在繁华都市还是偏远乡镇,抬头总能看到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的招牌,全国加起来十几万座加油站,密密麻麻地分布在各个角落,简直比找个公共厕所还容易。
这份便利,是过去几十年“两桶油”花大力气给我们建立起来的。
可现在,情况正在起变化。
你可能没太注意,但你常去的一些加油站里,是不是已经悄悄立起了好几根充电桩?
没错,“两桶油”这两位能源巨擘,嗅觉可灵敏得很。
他们发现新能源汽车是大势所趋,与其被动地等着被淘汰,不如主动转型,拥抱新时代。
他们的算盘打得很精明:利用现成的加油站场地、电力设施和地理位置优势,直接加装充电桩,摇身一变就成了综合能源服务站。
这成本可比重新找地建充电站低多了。
根据中石化自己公布的计划,到2024年底,光他们一家就要建成超过七千座充换电站和将近十万根充电桩。
你想想看,当这些加油站大部分区域都变成了给电车充电的地方,咱们油车去加油,会不会从现在的随到随加,变成以后得排队等候,甚至加油机都得找半天?
这还不是最关键的,更让人担忧的是,加油站的总数本身就在减少。
有财经媒体根据数据分析,预测未来五年内,全国加油站的数量可能会从现在的十一万多座,减少到九万座以下,这意味着将有近两万座加油站要关门。
原因很简单,一方面是国家在大力推进“碳中和”战略,鼓励清洁能源;另一方面,随着路上的电车越来越多,每年全国消耗的汽油总量正在以千万吨的规模下降,确实也不再需要那么密集的加油站了。
这个此消彼长的过程,最终的结果就是,电车车主发现充电越来越方便,而咱们油车车主,可能真要到了开车出门先用手机地图搜一下附近哪儿还有加油站的地步了。
第二个难题,就更直接了,它直接关系到咱们的钱袋子——咱们手里的油车,会变得越来越不值钱。
过去咱们买车,尤其是买那些主流的合资品牌或者豪华品牌,比如奔驰、宝马、奥迪,还有雷克萨斯、丰田这些,心里都有一杆秤,就是这车保值。
开个三五年,卖掉的时候亏得不多,甚至有些热门车型还能当个“理财产品”。
这也是很多人宁愿多花点钱也要买这些品牌的原因之一。
但是现在,这个规则被彻底打乱了。
搅局的,正是那些配置高得吓人的国产新能源车。
你看看现在市面上的新车,花个十五万到二十万,买一台国产电车,它能给你什么?
比你家电视还大的中控屏幕、高级的真皮座椅、各种智能驾驶辅助功能,还有那种踩下电门瞬间就能让你头晕的加速体验。
而这些东西,在过去,你可能要花四十万、五十万买一台豪华油车才能享受到一小部分。
这就叫“降维打击”。
当豪华的体验不再昂贵,那些传统豪华品牌靠品牌光环和配置差异建立起来的价值壁垒,就被冲垮了。
最直接的反应就是,新车市场上的“BBA”为了保住销量,只能放下身段,拼命降价优惠。
新车都打骨折了,二手车市场还能挺得住吗?
你去年三十万买的车,今年新款直接优惠五万,那你这台二手车还能卖几个钱?
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
现在中国有超过三亿辆的燃油车,在过去这是个巨大的市场。
但在未来,当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买电车,这三亿辆车就会变成一个庞大的“二手库存”。
你想,如果你是收二手车的车商,一边是需求越来越少、车源堆积如山的油车市场,另一边是技术不断更新、越来越多人想买的新能源二手车市场,你会把钱和精力投在哪边?
结果不言而喻。
未来咱们的燃油二手车,会从一个车主有议价权的卖方市场,彻底变成一个买家说了算的买方市场。
我们曾经引以为傲的“爱车”,在别人眼里可能只是一个急于出手、不断贬值的普通商品。
最后一点,可能听起来有点远,但它却是前面所有变化的总根源。
那就是,燃油车在我们国家未来的交通体系里,将逐渐从一个大众化的主流产品,变成一个相对小众化的存在。
咱们每次抱怨油价贵,可能只是心疼自己每个月的油钱。
但站在国家的角度看,油价背后是天大的能源安全问题。
咱们得知道一个基本事实: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进口国,每年有超过百分之七十的石油需要从国外购买,而且大部分都要通过一些关键的海上通道运回来,这在国际局势复杂的时候,是存在巨大风险的。
可以说,我们的能源命脉有一部分是攥在别人手里的。
那这些如此宝贵、关系到国家经济运转的战略资源,大部分都用到哪里去了呢?
一个让人吃惊的数据是,超过七成的进口石油,最后都变成了汽油和柴油,在马路上被我们的汽车烧掉了。
从国家长远发展的角度看,这无疑是一种巨大的资源消耗和战略隐患。
所以,国家下这么大力气发展电动汽车,核心目的之一,就是要把对进口石油的依赖降下来,实现能源自主,把宝贵的石油资源更多地用在国防、化工、航空等更关键的“刀刃”上。
在这个大背景下,面向普通老百姓的乘用车市场,全面转向电动化是必然的趋势。
未来,燃油车可能只会保留在一些特殊的领域,比如某些军用车辆或者特定的工程领域。
当它变成了小众产品,围绕它的整个服务体系,比如维修保养、零配件供应等等,也都会跟着萎缩。
到时候,可能你的车出了个小毛病,换个零件要等上半个月,能修好它的老师傅也越来越难找,用车成本和难度都会大大增加。
我们现在享受的这种开着油车四处跑的自由和便利,在未来恐怕会大打折扣。
盛达优配官网-按天配资利息-太原股票配资网-网上炒股开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